更多>>
当前位置:首页>今日浦发>关于浦发>媒体关注

产业扶贫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

  2018-08-14 渭南日报 

  秦峪村地处秦岭脚下的台塬,东临华山,南靠秦岭,属干旱山村,农业自然条件恶劣,基础设施落后,为华阴市级贫困村。全村有两个自然村,5个村民小组,268户,1050人,拥有土地面积1350亩。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2156人,目前已经脱贫33136人。 

  两年前,华阴市孟塬镇秦峪村的贫困村民第一次跟从市里、镇上来的领导见面,半信半疑地听着浦发银行渭南分行来的扶贫工作组,说今后的打算:要驻扎在村里,要解决村民出行难、吃水难问题,要改变村容村貌,要发展产业,要发展村集体经济,要让贫困户彻底脱贫,要让村民精神文明不断提升……两年后,秦峪村的群众掰着手指头算着村里一桩桩“新生事物”和生活变迁,他们发现,村上工作队的打算已成现实。 

  盛夏时节,在秦峪村采访,说起工作队来了最大的变化。村民们感受最深的还是村里有了自己的产业园区,在村委会的带领下,在家门口就可以酿醋养蜂赚钱了。 

  走进秦峪村秦仓口养殖专业合作社,一股浓浓的醋香扑鼻而来。“我们的醋都是传统工艺手工纯粮酿造,味道自然纯正。”浦发银行渭南分行驻村工作队队长石万里对记者说。 

  说起石万里,在醋厂打工的贫困户连连称赞道:“石头有头脑,有想法,来了两年多时间,带着工作队没少给大伙办事。”秦峪村村委会主任张宗昌也介绍说,我们这里房前屋后都有柿子树,每到柿子成熟的时候,就自然掉了,可惜。 

  “这里的村民家家户户都会手工酿醋,绿色天然无添加,通过这个醋厂,希望让更多人尝到传统工艺酿制出的健康、香醇的柿子醋。”石万里介绍说。看着满山遍野没人要的柿子,工作队经过深入思考、广泛调查后,和村委会商量,要办秦峪村自己的醋厂,这样既可消化村里的柿子,也可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。为此,工作队忙前忙后,联系专家现场指导,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园区,上马新设备。 

  村里没有支柱产业,这是制约村民致富的最大问题,石万里和村委会商讨后,把培育产业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,确立以发展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,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秦峪村脱贫“摘帽”。 

  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工作队先后向浦发银行渭南分行申请13万元,用于集体经济产业园建设启动资金。2017年底,秦峪村的醋厂建好了,并顺利将第一批柿子酿造到了老瓮里。同时还安置了2名村民就业。 

  “现在醋还有一个月时间才能好,但是订购的单子已经源源不断了。”在醋厂工作的贫困户说。 

  醋厂建立起来了,华山香菊如今也是香飘满村。 

  “秦峪村没有明显特色资源,距县城也较远,想要脱贫致富,还是要从土地上想办法,从种养上找出路。”石万里说。“还要解决村民思想守旧、领富带富能人少等问题。”为此,工作队推行产业扶贫始终坚持党建引领,以党支部为核心,按照“党支部+合作社+贫困户”的模式,全村42户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,确保每户贫困户每年可拿到产业分红3000元。 

  20183月,在孟塬镇党委、政府的号召下,工作队带动村民发展镇域特色产业华山香菊的种植。工作队通过村部广播进行政策宣传,挨家挨户动员,统计面积,用真情打动群众。工作队率先对产业园2亩空地进行开垦,栽植华山香菊。先后组织群众到冯池村现场观摩学习、开展2次栽植技能培训、深入田间地头对群众手把手进行指导,看着一棵棵华山香菊成活,付出再多的努力,工作队心里也欣慰。目前,华山香菊栽植面积110亩,共带动40户群众。 

  除此之外,工作队向孟塬政府申请了两次大型花椒核桃种植培训会。用移动喇叭走村串户通知村所有群众参加技术培训。并邀请农业局专家,实地察看群众农作物的病虫害,制定防治方案。他们公开自己的工作信息和联系方式,方便群众第一时间找到自己。 

  张宗昌为记者算了一笔账。如今村里柿子醋酿造产业年产醋约3.5万斤,收益约6万元。养蜂产业,年产蜂蜜约3000斤,利润约6万元,次年规模和利润也将翻两番,将带来长效收益。加上花椒、核桃、香椿的收入,村民脱贫致富指日可待。 

  如今,对工作队来说,秦峪村已经成了第二故乡。对村民来说,工作队就是亲人。乡亲们常把自家产的蔬菜、鸡蛋和小米,送到工作队住的村部里,拦也拦不住。于是,工作队驻扎的村部门上多了“谢绝礼品”和“廉洁室”两个便民提示栏。 

  因为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,工作队深知,扶贫,不仅是任务,更是一种责任。如今,工作队用金融扶贫、产业扶贫、公益扶贫等多种手段,积极激活贫困地区发展动力,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,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“造血”扶贫之路。 

  展望未来,驻村工作队将继续围绕脱贫攻坚大局,按照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的思路,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,巩固壮大村集体经济,落实户户脱贫硬任务,建强基层战斗堡垒,确保秦峪村贫困户早日“摘帽”。